德福议平仄(6) 四声与五声
2009-05-12 11:14:29
德福议平仄(6) 四声与五声
(6) 四声与五声
古代运用声调调名说是四声实际上却是五声。
因为古人把平声分成上下平声,自然就有了五
种声调。解放以前这五种声调是用这样的方式
记录的:
在一个字的周围打五个小圈。其中四个小圈挂
在四个角上;另一个小圈在正右侧。从左下角
起,沿该字外沿顺时针方向转到右下角,分别
对这五种声调进行标注。详见下图:
2. 上声 。 。3. 去声
X 。4. 入声
1. 上平声 。 。5. 下平声
其中:
上平声发音高而平;
上声发音念降升调;
去声发音念高降调;
入声发音短促而急;
下平声发音高而上扬。
下面以在下的姓名“王德福”字为例:
往(上声) 。 。(去声) 望
王 。(入声) 握
汪(上平声) 。 。(下平声) 王
党(上声) 。 。(去声) 荡
德 。(入声) 德
当(上平声)。 。(下平声)有音无字
斧(上声) 。 。(去声) 妇
福 。(入声) 福
夫(上平声) 。 。(下平声) 扶
我们发现入声实在太特殊了。有时好像在起垫
音的作用。有时又似乎和其他四个音调格格不
入或“不搭调”。
文字改革取消了入声。而佩文诗韵中的一屋、
二沃、三觉、四质、五物、六月、七曷、八黠、
九屑、十藥、十一陌、十二锡、十三职、十四
缉、十五合、十六葉、十七洽等17个入声声韵
仍然赫然在目。 而词牌中的念奴娇、满江红、
等绝大多数均使用入声声韵;声声慢、庆春宫
等词牌又单列入声韵体式,以入代平。入声声
韵特别适合用来填写慷慨激昂的诗词。德福建
议日后在制定并公布执行新诗韵的时候,如果
能作为“附录”而保留入声声韵韵目,供后人
查考,可能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。*1
(未完待续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注:*1. 详见德福议平仄(19)转发贺魏
《诗词格律浅说》常用入声字表
评论